close
郭永懷:“兩彈一星”元勛中的烈士
原標題:郭永懷:“兩彈一星”元勛中的烈士
5月8日,最新的一組《中國現代科學傢(七)》紀念郵票在北京首發。至此,共有30位中國現代科學傢登上“國傢名片”。有細心的讀者指出,這30人中,籍貫山東榮成的郭永懷是唯一的“北方人”,而郭永懷先生還有另外的“唯一”,他是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勛章”的群體中極少數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傢。兩彈一星(早期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一共23位元勛,在三個領域中,唯郭永懷先生一個人三個領域都涉及。
關於郭先生的資料,由於他工作的原因,目前發佈出來的都是官方文章,隻能從中梳理線索。郭永懷的夫人李佩先生在采訪中也透露,關於郭永懷先生到底怎麼死的,也是最近幾年才從報道裡知道,之前連她都不油煙靜電機知道他空難的細節。
以下綜合自中青報、文匯教育、紀錄片《大傢》等相關報道:
這枚郵票中郭永懷的畫像,取自中央美院畫傢畢建勛創作的《以身許國圖》,該國畫長卷以為國建立卓越功勛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為創作對象。
中關村科源社區的13、14、15號樓被稱為“特樓”,那裡集中居住瞭一批新中國現代科學事業奠基者:包括1948年中央研究院的9名院士、第一批254位學部委員中的32位、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的8位。錢學森、錢三強、何澤慧、郭永懷、趙九章、顧準、王淦昌、楊嘉墀、貝時璋等人都曾在這裡居住。
如今,破敗不堪的“科源社區”牌子,“科”字隻剩下瞭“鬥”字,老樓的樓道裡貼滿瞭“疏通下水道”的小廣告,小院裡四處堆放著雜物。這裡不再是“中國最聰明頭腦的聚集地”,而是租住著很多外來打工者,隨便敲開一扇門,探出一顆腦袋:“王淦昌?貝時璋?郭永懷?沒聽說過。”
中關村的房價都快十萬元一平方米瞭。不遠處的LED超大屏幕閃爍著最新款的高科技產品廣告。
燒得面目全非 卻保持著緊緊擁抱
1968年12月5日凌晨6點左右,首都機場附近的村民聽到一聲巨大的轟響,隨後,就是一個巨大的火球和濃濃黑煙直沖雲霄,把白霧照得血紅。後來人們隱隱約約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飛機在即將著陸時突然失事,一頭紮在瞭機場附近的玉米地裡。
有兩具燒焦的屍體緊緊地抱在一起。兩具屍體早已燒得面目全非,如同半個焦炭,但是卻保持著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姿勢。許多年輕的戰士都被這畫面嚇到瞭,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動彈。後來來瞭首長,人們才有勇氣嘗試把他們分開。
他們抱得很緊很緊,加上瞬間死亡,所以屍體無比僵硬。把他們分開的時候,必須很用力,就像掰斷一大塊木炭,由於纏繞在一起,把他們撐開的時候不斷發出斷裂的聲響。
當“轟”的一聲把他們終於分開,所有人立即腦袋嗡的一聲,一片空白,時間仿佛定格一樣,所有人都無法說出一句話。因為把他們分開後,他們驚訝地發現,兩具屍體的胸部中間,是一個皮質的公文包,雖然有點燒焦,但是在兩個人相擁的身體的保護下依然完整,打開後:一份熱核導彈試驗數據文件完好無損。
看到眼前的一切,前來接應的士兵當場跪地痛哭,那就是他們力學所的副所長: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
郭永懷(右一)在解答研究生提出的問題
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早已被燒得辨認不出來,當時是根據頭後連著脊梁那塊沒有燒完的一點點白頭發,認出瞭郭永懷。
“生活就是一種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郭永懷的死訊,第一時間知道的是三個他一生最重要的人。
一個是他的妻子李佩先生,李佩當時還在合肥的中科大,被緊急電報叫到北京,據說,她知道這件事後什麼都沒說,硬是強扛著一滴眼淚都沒流。
那時,李佩已隨工作單位——中國科技大學到安徽合肥工作,她接到所裡的緊急電報,連夜乘火車到北京,一進傢門就感覺出異樣,老郭的領導同事站滿瞭屋子,茶幾上放著一片熏黑的鏡片和懷表,當領導把飛機失事的消息告訴李佩時,她沒掉一滴眼淚。采訪時,李佩的外甥女陪同在她身邊,回憶當時情形,她說,“姨媽一言未發,就站在陽臺,久久望向遠方……”
郭永懷李佩夫婦帶著女兒從美國康奈爾大學回國,是錢學森邀請的。錢學森在1956年數次致信郭永懷:“請你到中國科學院的力學研究所來工作,我們已經為你在所裡準備好你的‘辦公室’,是一間朝南的在二層樓的房間,淡綠色的窗簾,望出去是一排松樹。”“已經把你油煙處理機價格的大名向科學院管理處‘掛瞭號’,自然是到力學所來,快來,快來!”
回國後,郭永懷在力學所擔任副所長,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直至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第二天,郭永懷和好友一起開心地喝酒,李佩才意識到什麼。
在郭永懷的追悼會上,被懷疑是特務,受到嚴重政治審查的李佩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長椅上。在當時的環境裡,敢於坐在李佩旁邊,說一句安慰的話,都需要莫大的勇氣。
李佩先廚房油煙處理生參觀“兩彈一星”紀念館
郭永懷走後22天,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成功。
那些時候,樓下的人常聽到李佩的女兒郭芹用鋼琴彈奏《紅燈記》中李鐵梅的唱段“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堅強,頂天立地……”
郭永懷曾在大學開設過沒幾個人聽得懂的湍流學課程,而當時失去丈夫的李佩正經歷著人生最大的湍流。
郭永懷走後沒兩年,十幾歲的女兒去內蒙古當知青下鄉,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繼續接受審查和勞動改造。政治的湍流一次次把她們卷進漩渦。
更大的生活湍流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唯一的女兒郭芹也病逝瞭。沒人看到當時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過眼淚。老人默默收藏著女兒小時候玩的能眨眼睛的佈娃娃。幾天後,她像平常一樣,又拎著收錄機給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語課去瞭,隻是聲音沙啞。
“生活就是一種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李佩的老朋友、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同事顏基義先生,用米蘭·昆德拉的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
“想不到中國有這樣出色的人才”
另一個第一時間知道的是中國核試驗的最高負責人的周恩來總理。
據國務院工作人員後來回憶,郭永懷飛機失事的消息第一時間傳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失聲痛哭,良久不語。
還有一個是他親如兄弟,永遠的“大師哥”錢學森。錢學森知道郭永懷死去的消息嚎啕大哭,慟哭不已——
“是的!就是那麼十秒鐘吧!一個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位全世界知名的優秀應用力學傢就離開瞭人世:生和死,就在那麼十秒鐘。”(寫在《郭永懷文集》的後面)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出生於山東省榮成市滕傢鎮一個農傢,以一個農村娃的身份,和所有當時的中國科學大師巨匠一樣,經歷瞭極為動蕩和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
郭永懷以四裡八鄉第一個公費中學生從青島大學附中一路經由南開大學預科到北京大學學習物理。天知道在那個時代,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需要經歷多大的努力和傳奇才能在風雨飄渺的中國和中國最高學府學習物理。
郭永懷考取瞭1938的美國庚子賠款留學基金。在3000多名參考者中,力學專業隻招一名。考試結果,郭永懷與錢偉長、林傢翹一起以5門課超過350分的相同分數同時被錄取(原本隻有1個名額,後來經過葉企孫教授、饒毓泰教授的極力爭取,三人被一同錄取)。
郭永懷因此得以漂洋過海,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習應用數學。
郭永懷和錢偉長、林傢翹這三個年輕人,都進入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應用數學系,並且三人僅花瞭半年時間,就同時拿下瞭碩士學位,這樣的學生讓當時的數學系主任J. L. Synge教授贊嘆瞭許多年:“想不到中國有這樣出色的人才,他們是我一生中很少遇到的優秀青年學者。”
在加拿大完成瞭學業後,郭永懷1941年5月進入加州理工大學,師從素有“航空之父”之稱的流體力學大師馮·卡門(von Karman),研習空氣動力學。在這裡,他遇到瞭之後影響他一生的知己師兄——錢學森。
比起活躍的錢學森,郭永懷像個害羞的大男孩,所以錢學森最喜歡做的就是開車帶著這個小師弟去兜風。據說當時,開學開車接郭永懷到加州理工的也是錢學森。
郭永懷的PhD論文選擇的是當時最有挑戰性的“跨聲速流動研究”,並在1945年一舉拿到瞭博士學位。錢學森對這位小師弟贊嘆不已,他說:
“郭永懷博士論文找瞭一個誰也不想沾邊的題目,但他孜孜不倦地幹,得到的結果出人意料。”
1946年10月創建美國Cornell大學航空工程研究生院時的五員大將
隨後,導師馮·卡門(von Karman)的大弟子威廉姆·西爾斯(W. R. Sears)在康奈爾大學創辦航空研究院。導師馮·卡門對威廉姆說:“你就讓郭永懷就跟你一塊到那去好啦。”於是郭永懷因此成為瞭康奈爾大學的航空研究院的創立者之一。
“知識都在科學傢的腦袋中,他們拿不走”
50年代是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研究的活躍時期,郭永懷在這個新的、重要的研究領域中做瞭大量工作。郭永懷的研究直接為科學界突破聲障而來,並為此一躍成為康奈爾大學航空院的三大支柱之一,他為此還創造性地開辟瞭一種全新的計算方法,錢學森把這種方法命名為“PLK法”,其中的K指的就是郭永懷隨後的歷史又風雲突變,新中國建立、朝鮮戰爭。
郭永懷研究的學科經常能接觸一些機密資料,美國方面讓他填寫一張表,上面有一項內容便是“如果發生戰爭,是否願意為美國服兵役”?如果不同意便會失去涉密資格,但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瞭“否”。
1955年,錢學森終於突破重重阻力回到瞭國內,大師哥遠隔重洋不斷寫給小師弟寫信——
快來快來!!這裡是科學傢的樂園!!快來!快來!帶人來!帶書來!!!快來!快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我們給你已經準備好瞭辦公室和住房!離我傢也很近!!我們是鄰居瞭!你來的話可以帶計算機,哦!電冰箱也可以帶!北京夏天有點熱!!
郭永懷手裡還有一個答應瞭威廉姆·西爾斯做的一項研究工作,他重情重義,所以心中雖然洶湧澎湃,需要等1年才能回國。不過他的回國心一旦顯露,就有許多黑衣人來找他瞭,郭永懷傢附近突然有許多陌生人出沒。
這是1956年,威廉姆·西爾斯(W.R.Sears)和康奈爾大學同事們送別郭永懷的野餐會照片,在這次野餐會上,一向恬靜沉默的郭永懷做出瞭一個驚人的舉動,他高喊著,把自己尚未發表的論文手稿全部一頁一頁扔進瞭炭火堆,在場所有人都驚呆瞭,郭永懷此舉是為瞭不讓移民局再有借口不讓他回國,夫人李佩也感到無比惋惜,郭永懷卻說:沒關系,知識都在科學傢的腦袋中,他們拿不走。
1956年秋,郭永懷夫婦乘坐的“克裡弗蘭總統號”郵輪慢慢離開港口,美國——這個生活瞭16年的異鄉慢慢從視野中消退。他們將經由日本回國。回到瞭闊別16年的中國。
據說,他們看到中國的第一眼,是灰色的海岸線上一些零散著的灰色的石頭房子,那裡是日後的深圳,抵達中國後毛主席親自接見瞭他。
50歲的他滿頭白發
1956-1966年被認為是新中國建設的黃金時期,百花齊放、百傢爭鳴。大師哥錢學森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小師弟郭永懷和錢偉長擔任副所長。他們使力學研究所很快成長起來。
大師哥錢學森性格爽朗大刀闊斧,小師弟郭永懷文靜細膩,他們的合作親密無間,後來被人用一種娛樂明星一樣的明星組合來稱呼他們這個科學男神二人組:馮卡門Brothers(馮卡門兄弟)。
1959年6月,蘇聯單方面突然致函中共中央,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數學模型和技術資料,並撤走所有技術和專傢。1960年3月的一天,後來被稱之為中國原子彈之父的錢三強突然上門來找郭永懷,倆人走進書房,門一關,足足談瞭三個小時。
走時兩個人興奮無比。原來大師哥錢學森把小師弟郭永懷拍胸脯120%強力推薦給錢三強,讓他要他承擔自主研發原子彈的力學保障工作。(錢學森先生貢獻主要是導彈跟人造衛星),大師哥可以說是力排眾議推薦小師弟的,因為小師弟郭永懷的專業和原子能沒有關系。
正是這一次拜訪,郭永懷的名字和中國原子彈聯系到瞭一起。105名專傢學者組成瞭一支特殊的隊伍,郭永懷正式受命擔任九院副院長,負責原子彈的理論探索和研制工作。這樣他和實驗物理學傢王淦昌,理論物理學傢彭桓武一起,組成瞭中國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隨後到瞭核武器研制的關鍵時刻,1963年國傢決定把郭永懷和北京的專業研究隊伍直接遷往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這個基地位於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區,氣侯變化無常,冬季最低氣溫零下40度。別說鳥瞭,試驗現場荒涼的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當時物質匱乏,許多研究人員都營養不良高原浮腫,50歲的郭永懷因此顯得特別蒼老,滿頭白發。
爆轟物理實驗,是突破原子彈技術的重要一環,為瞭取得滿意爆炸模型,郭永懷帶領隊員反復試驗,甚至自己跑到帳篷去攪拌炸藥。在多次試驗後,郭永懷提出瞭兩路並進,最後擇優的辦法,一舉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確定瞭最佳方案,這種方案後來被應用於中國整個第一代武器研制過程。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當蘑菇雲升起,全體工作人員一片沸騰,但郭永懷卻啪嗒癱暈在試驗現場,他實在太累瞭!身邊工作人員把他架到臨時帳篷裡的鐵皮床上。
1968年12月4日。在蒼茫無人知的青海基地整整呆瞭兩個多月的郭永懷,在試驗中發現瞭一個重要線索。他要急著趕回北京,把這個新得到的數據帶到北京。同事們勸他:“晚上不安全,您就明天去吧。”郭永懷笑笑說:“晚上好,睡一覺就到瞭。”
飛機開始降落,起落架落下,飛行員開始降低高度。2000米、1000米、500米。然而在離地面400多米的時候,飛機突然失去瞭平衡,開始猛地墜落。飛機從400米高空墜落的時間隻有大概不到10秒,完全沒有任何讓人反應的時間。
根據後來這位唯一的重傷生還者回憶,在飛機開始劇烈晃動的時候,他隻聽到郭永懷大喊:“我的文件!我的文件!!”隨後這位生還者便失去瞭意識。
盡管周恩來總理下令徹查這次空難事件,但是至今是個謎團,沒有答案。胡適說,郭永懷是個對政治毫無興趣的人,據他的同僚說,1964年,毛主席接見瞭研究所的科學傢,許多人都激動地上前和主席握手,郭永懷傻乎乎地站在原地憨厚地笑。
包括到底飛機失事在北京的西郊機場還是首都機場依然至今是個謎團,隻能說關於他老人傢的研究,目前來說基本90%都是找不到資料的,連回憶錄和關於他的書籍都沒有。
包括是否有唯一的生還者也是個謎團,有的資料說沒有生還者,但是在2011年中科院研究生院新生演講上,卻提到瞭“生還者”的證詞。
希望在未來幾十年,幾百年,關於這些英雄的故事,能夠終於從歷史裡浮現出來,更全面地讓大傢知道。
來源:觀察者
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系授權
廉富鐲擔任執行主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
4B96969E9F376C21
原標題:郭永懷:“兩彈一星”元勛中的烈士
5月8日,最新的一組《中國現代科學傢(七)》紀念郵票在北京首發。至此,共有30位中國現代科學傢登上“國傢名片”。有細心的讀者指出,這30人中,籍貫山東榮成的郭永懷是唯一的“北方人”,而郭永懷先生還有另外的“唯一”,他是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勛章”的群體中極少數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傢。兩彈一星(早期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一共23位元勛,在三個領域中,唯郭永懷先生一個人三個領域都涉及。
關於郭先生的資料,由於他工作的原因,目前發佈出來的都是官方文章,隻能從中梳理線索。郭永懷的夫人李佩先生在采訪中也透露,關於郭永懷先生到底怎麼死的,也是最近幾年才從報道裡知道,之前連她都不油煙靜電機知道他空難的細節。
以下綜合自中青報、文匯教育、紀錄片《大傢》等相關報道:
這枚郵票中郭永懷的畫像,取自中央美院畫傢畢建勛創作的《以身許國圖》,該國畫長卷以為國建立卓越功勛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為創作對象。
中關村科源社區的13、14、15號樓被稱為“特樓”,那裡集中居住瞭一批新中國現代科學事業奠基者:包括1948年中央研究院的9名院士、第一批254位學部委員中的32位、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的8位。錢學森、錢三強、何澤慧、郭永懷、趙九章、顧準、王淦昌、楊嘉墀、貝時璋等人都曾在這裡居住。
如今,破敗不堪的“科源社區”牌子,“科”字隻剩下瞭“鬥”字,老樓的樓道裡貼滿瞭“疏通下水道”的小廣告,小院裡四處堆放著雜物。這裡不再是“中國最聰明頭腦的聚集地”,而是租住著很多外來打工者,隨便敲開一扇門,探出一顆腦袋:“王淦昌?貝時璋?郭永懷?沒聽說過。”
中關村的房價都快十萬元一平方米瞭。不遠處的LED超大屏幕閃爍著最新款的高科技產品廣告。
燒得面目全非 卻保持著緊緊擁抱
1968年12月5日凌晨6點左右,首都機場附近的村民聽到一聲巨大的轟響,隨後,就是一個巨大的火球和濃濃黑煙直沖雲霄,把白霧照得血紅。後來人們隱隱約約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飛機在即將著陸時突然失事,一頭紮在瞭機場附近的玉米地裡。
有兩具燒焦的屍體緊緊地抱在一起。兩具屍體早已燒得面目全非,如同半個焦炭,但是卻保持著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姿勢。許多年輕的戰士都被這畫面嚇到瞭,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動彈。後來來瞭首長,人們才有勇氣嘗試把他們分開。
他們抱得很緊很緊,加上瞬間死亡,所以屍體無比僵硬。把他們分開的時候,必須很用力,就像掰斷一大塊木炭,由於纏繞在一起,把他們撐開的時候不斷發出斷裂的聲響。
當“轟”的一聲把他們終於分開,所有人立即腦袋嗡的一聲,一片空白,時間仿佛定格一樣,所有人都無法說出一句話。因為把他們分開後,他們驚訝地發現,兩具屍體的胸部中間,是一個皮質的公文包,雖然有點燒焦,但是在兩個人相擁的身體的保護下依然完整,打開後:一份熱核導彈試驗數據文件完好無損。
看到眼前的一切,前來接應的士兵當場跪地痛哭,那就是他們力學所的副所長: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
郭永懷(右一)在解答研究生提出的問題
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早已被燒得辨認不出來,當時是根據頭後連著脊梁那塊沒有燒完的一點點白頭發,認出瞭郭永懷。
“生活就是一種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郭永懷的死訊,第一時間知道的是三個他一生最重要的人。
一個是他的妻子李佩先生,李佩當時還在合肥的中科大,被緊急電報叫到北京,據說,她知道這件事後什麼都沒說,硬是強扛著一滴眼淚都沒流。
那時,李佩已隨工作單位——中國科技大學到安徽合肥工作,她接到所裡的緊急電報,連夜乘火車到北京,一進傢門就感覺出異樣,老郭的領導同事站滿瞭屋子,茶幾上放著一片熏黑的鏡片和懷表,當領導把飛機失事的消息告訴李佩時,她沒掉一滴眼淚。采訪時,李佩的外甥女陪同在她身邊,回憶當時情形,她說,“姨媽一言未發,就站在陽臺,久久望向遠方……”
郭永懷李佩夫婦帶著女兒從美國康奈爾大學回國,是錢學森邀請的。錢學森在1956年數次致信郭永懷:“請你到中國科學院的力學研究所來工作,我們已經為你在所裡準備好你的‘辦公室’,是一間朝南的在二層樓的房間,淡綠色的窗簾,望出去是一排松樹。”“已經把你油煙處理機價格的大名向科學院管理處‘掛瞭號’,自然是到力學所來,快來,快來!”
回國後,郭永懷在力學所擔任副所長,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直至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第二天,郭永懷和好友一起開心地喝酒,李佩才意識到什麼。
在郭永懷的追悼會上,被懷疑是特務,受到嚴重政治審查的李佩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長椅上。在當時的環境裡,敢於坐在李佩旁邊,說一句安慰的話,都需要莫大的勇氣。
李佩先廚房油煙處理生參觀“兩彈一星”紀念館
郭永懷走後22天,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成功。
那些時候,樓下的人常聽到李佩的女兒郭芹用鋼琴彈奏《紅燈記》中李鐵梅的唱段“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堅強,頂天立地……”
郭永懷曾在大學開設過沒幾個人聽得懂的湍流學課程,而當時失去丈夫的李佩正經歷著人生最大的湍流。
郭永懷走後沒兩年,十幾歲的女兒去內蒙古當知青下鄉,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繼續接受審查和勞動改造。政治的湍流一次次把她們卷進漩渦。
更大的生活湍流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唯一的女兒郭芹也病逝瞭。沒人看到當時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過眼淚。老人默默收藏著女兒小時候玩的能眨眼睛的佈娃娃。幾天後,她像平常一樣,又拎著收錄機給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語課去瞭,隻是聲音沙啞。
“生活就是一種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李佩的老朋友、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同事顏基義先生,用米蘭·昆德拉的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
“想不到中國有這樣出色的人才”
另一個第一時間知道的是中國核試驗的最高負責人的周恩來總理。
據國務院工作人員後來回憶,郭永懷飛機失事的消息第一時間傳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失聲痛哭,良久不語。
還有一個是他親如兄弟,永遠的“大師哥”錢學森。錢學森知道郭永懷死去的消息嚎啕大哭,慟哭不已——
“是的!就是那麼十秒鐘吧!一個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位全世界知名的優秀應用力學傢就離開瞭人世:生和死,就在那麼十秒鐘。”(寫在《郭永懷文集》的後面)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出生於山東省榮成市滕傢鎮一個農傢,以一個農村娃的身份,和所有當時的中國科學大師巨匠一樣,經歷瞭極為動蕩和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
郭永懷以四裡八鄉第一個公費中學生從青島大學附中一路經由南開大學預科到北京大學學習物理。天知道在那個時代,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需要經歷多大的努力和傳奇才能在風雨飄渺的中國和中國最高學府學習物理。
郭永懷考取瞭1938的美國庚子賠款留學基金。在3000多名參考者中,力學專業隻招一名。考試結果,郭永懷與錢偉長、林傢翹一起以5門課超過350分的相同分數同時被錄取(原本隻有1個名額,後來經過葉企孫教授、饒毓泰教授的極力爭取,三人被一同錄取)。
郭永懷因此得以漂洋過海,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習應用數學。
郭永懷和錢偉長、林傢翹這三個年輕人,都進入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應用數學系,並且三人僅花瞭半年時間,就同時拿下瞭碩士學位,這樣的學生讓當時的數學系主任J. L. Synge教授贊嘆瞭許多年:“想不到中國有這樣出色的人才,他們是我一生中很少遇到的優秀青年學者。”
在加拿大完成瞭學業後,郭永懷1941年5月進入加州理工大學,師從素有“航空之父”之稱的流體力學大師馮·卡門(von Karman),研習空氣動力學。在這裡,他遇到瞭之後影響他一生的知己師兄——錢學森。
比起活躍的錢學森,郭永懷像個害羞的大男孩,所以錢學森最喜歡做的就是開車帶著這個小師弟去兜風。據說當時,開學開車接郭永懷到加州理工的也是錢學森。
郭永懷的PhD論文選擇的是當時最有挑戰性的“跨聲速流動研究”,並在1945年一舉拿到瞭博士學位。錢學森對這位小師弟贊嘆不已,他說:
“郭永懷博士論文找瞭一個誰也不想沾邊的題目,但他孜孜不倦地幹,得到的結果出人意料。”
1946年10月創建美國Cornell大學航空工程研究生院時的五員大將
隨後,導師馮·卡門(von Karman)的大弟子威廉姆·西爾斯(W. R. Sears)在康奈爾大學創辦航空研究院。導師馮·卡門對威廉姆說:“你就讓郭永懷就跟你一塊到那去好啦。”於是郭永懷因此成為瞭康奈爾大學的航空研究院的創立者之一。
“知識都在科學傢的腦袋中,他們拿不走”
50年代是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研究的活躍時期,郭永懷在這個新的、重要的研究領域中做瞭大量工作。郭永懷的研究直接為科學界突破聲障而來,並為此一躍成為康奈爾大學航空院的三大支柱之一,他為此還創造性地開辟瞭一種全新的計算方法,錢學森把這種方法命名為“PLK法”,其中的K指的就是郭永懷隨後的歷史又風雲突變,新中國建立、朝鮮戰爭。
郭永懷研究的學科經常能接觸一些機密資料,美國方面讓他填寫一張表,上面有一項內容便是“如果發生戰爭,是否願意為美國服兵役”?如果不同意便會失去涉密資格,但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瞭“否”。
1955年,錢學森終於突破重重阻力回到瞭國內,大師哥遠隔重洋不斷寫給小師弟寫信——
快來快來!!這裡是科學傢的樂園!!快來!快來!帶人來!帶書來!!!快來!快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我們給你已經準備好瞭辦公室和住房!離我傢也很近!!我們是鄰居瞭!你來的話可以帶計算機,哦!電冰箱也可以帶!北京夏天有點熱!!
郭永懷手裡還有一個答應瞭威廉姆·西爾斯做的一項研究工作,他重情重義,所以心中雖然洶湧澎湃,需要等1年才能回國。不過他的回國心一旦顯露,就有許多黑衣人來找他瞭,郭永懷傢附近突然有許多陌生人出沒。
這是1956年,威廉姆·西爾斯(W.R.Sears)和康奈爾大學同事們送別郭永懷的野餐會照片,在這次野餐會上,一向恬靜沉默的郭永懷做出瞭一個驚人的舉動,他高喊著,把自己尚未發表的論文手稿全部一頁一頁扔進瞭炭火堆,在場所有人都驚呆瞭,郭永懷此舉是為瞭不讓移民局再有借口不讓他回國,夫人李佩也感到無比惋惜,郭永懷卻說:沒關系,知識都在科學傢的腦袋中,他們拿不走。
1956年秋,郭永懷夫婦乘坐的“克裡弗蘭總統號”郵輪慢慢離開港口,美國——這個生活瞭16年的異鄉慢慢從視野中消退。他們將經由日本回國。回到瞭闊別16年的中國。
據說,他們看到中國的第一眼,是灰色的海岸線上一些零散著的灰色的石頭房子,那裡是日後的深圳,抵達中國後毛主席親自接見瞭他。
50歲的他滿頭白發
1956-1966年被認為是新中國建設的黃金時期,百花齊放、百傢爭鳴。大師哥錢學森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小師弟郭永懷和錢偉長擔任副所長。他們使力學研究所很快成長起來。
大師哥錢學森性格爽朗大刀闊斧,小師弟郭永懷文靜細膩,他們的合作親密無間,後來被人用一種娛樂明星一樣的明星組合來稱呼他們這個科學男神二人組:馮卡門Brothers(馮卡門兄弟)。
1959年6月,蘇聯單方面突然致函中共中央,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數學模型和技術資料,並撤走所有技術和專傢。1960年3月的一天,後來被稱之為中國原子彈之父的錢三強突然上門來找郭永懷,倆人走進書房,門一關,足足談瞭三個小時。
走時兩個人興奮無比。原來大師哥錢學森把小師弟郭永懷拍胸脯120%強力推薦給錢三強,讓他要他承擔自主研發原子彈的力學保障工作。(錢學森先生貢獻主要是導彈跟人造衛星),大師哥可以說是力排眾議推薦小師弟的,因為小師弟郭永懷的專業和原子能沒有關系。
正是這一次拜訪,郭永懷的名字和中國原子彈聯系到瞭一起。105名專傢學者組成瞭一支特殊的隊伍,郭永懷正式受命擔任九院副院長,負責原子彈的理論探索和研制工作。這樣他和實驗物理學傢王淦昌,理論物理學傢彭桓武一起,組成瞭中國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隨後到瞭核武器研制的關鍵時刻,1963年國傢決定把郭永懷和北京的專業研究隊伍直接遷往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這個基地位於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區,氣侯變化無常,冬季最低氣溫零下40度。別說鳥瞭,試驗現場荒涼的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當時物質匱乏,許多研究人員都營養不良高原浮腫,50歲的郭永懷因此顯得特別蒼老,滿頭白發。
爆轟物理實驗,是突破原子彈技術的重要一環,為瞭取得滿意爆炸模型,郭永懷帶領隊員反復試驗,甚至自己跑到帳篷去攪拌炸藥。在多次試驗後,郭永懷提出瞭兩路並進,最後擇優的辦法,一舉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確定瞭最佳方案,這種方案後來被應用於中國整個第一代武器研制過程。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當蘑菇雲升起,全體工作人員一片沸騰,但郭永懷卻啪嗒癱暈在試驗現場,他實在太累瞭!身邊工作人員把他架到臨時帳篷裡的鐵皮床上。
1968年12月4日。在蒼茫無人知的青海基地整整呆瞭兩個多月的郭永懷,在試驗中發現瞭一個重要線索。他要急著趕回北京,把這個新得到的數據帶到北京。同事們勸他:“晚上不安全,您就明天去吧。”郭永懷笑笑說:“晚上好,睡一覺就到瞭。”
飛機開始降落,起落架落下,飛行員開始降低高度。2000米、1000米、500米。然而在離地面400多米的時候,飛機突然失去瞭平衡,開始猛地墜落。飛機從400米高空墜落的時間隻有大概不到10秒,完全沒有任何讓人反應的時間。
根據後來這位唯一的重傷生還者回憶,在飛機開始劇烈晃動的時候,他隻聽到郭永懷大喊:“我的文件!我的文件!!”隨後這位生還者便失去瞭意識。
盡管周恩來總理下令徹查這次空難事件,但是至今是個謎團,沒有答案。胡適說,郭永懷是個對政治毫無興趣的人,據他的同僚說,1964年,毛主席接見瞭研究所的科學傢,許多人都激動地上前和主席握手,郭永懷傻乎乎地站在原地憨厚地笑。
包括到底飛機失事在北京的西郊機場還是首都機場依然至今是個謎團,隻能說關於他老人傢的研究,目前來說基本90%都是找不到資料的,連回憶錄和關於他的書籍都沒有。
包括是否有唯一的生還者也是個謎團,有的資料說沒有生還者,但是在2011年中科院研究生院新生演講上,卻提到瞭“生還者”的證詞。
希望在未來幾十年,幾百年,關於這些英雄的故事,能夠終於從歷史裡浮現出來,更全面地讓大傢知道。
來源:觀察者
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系授權
廉富鐲擔任執行主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
- 油煙分離機 【專家推薦】餐廳業者安裝推薦,有了靜電機做生意油煙問題免煩惱@1@
- 廚房油煙處理 【專家推薦】靜電機保養五步驟輕鬆解決保養問題!!
- 油煙靜電機 【油煙處理首選】您是小吃、燒烤店的業者嗎,選擇靜電機就對了~~
4B96969E9F376C21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